《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已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文化立法领域的一次突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法治水平的极大提升。《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策方针,在深入研究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产业发展规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吸纳了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好举措,从法律层面明确了电影产业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指导原则和扶持措施,用法治思维突破发展瓶颈,用法治手段解决突出问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于激活电影市场主体、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促进电影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电影产业进入科学化、现代化发展轨道,开创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新局面。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全面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为契机,坚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抓质量、强产业、重管理、促交流,推动电影事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围绕重点,打造亮点,催生“三性统一”的优秀电影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衡量电影繁荣发展成就最终也要体现在优秀作品上。《电影产业促进法》首次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写入法律条文,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原则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创作标准,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繁荣电影创作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加大优秀作品供给的强烈愿望。繁荣创作,是壮大产业的基础环节和内生动力。贯彻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动中国电影创作繁荣,提升创作质量、力攀文艺“高峰”,创作生产更多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电影作品。
繁荣创作、提升质量,要紧扣时代脉搏、突出主题主线。电影创作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标志性作品,推出一批贯穿中国梦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志性作品。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我们要集中力量抓好迎接十九大重点作品创作,努力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奋勇争先、创新创业的澎湃激情,生动体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着眼于今年和未来几年重大时间节点,如庆祝建军90周年、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抓好创作规划和项目实施,推动优质创作资源向重点项目倾斜,把精品力作作为资源配置、资金扶持、评奖评优的重要方向。
繁荣创作、提升质量,要不断架构和完善多样化、多类型、多品种的创作格局。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在这一点上,电影表现得尤为突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文艺工作指针,是勇攀“高峰”的重要途径,《电影产业促进法》将此作为一项发展原则写入法律总则。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电影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的深刻变化,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把创新精神贯穿电影创作生产全过程。电影创作要更加深刻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自觉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不同的题材、意境、风格、样式、手段,全方位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刻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辟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形成均衡、良性的电影生态。
繁荣创作、提升质量,还要加强队伍建设,挖掘和培养中国电影新力量,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才队伍。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提出要实施电影人才扶持计划,我们要站在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历史坐标上,实实在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德艺双馨的标准,引导广大电影创作者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把实现个人艺术追求和推动社会进步相融合,更好地传播正能量、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要加强重点人才培养,以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及其他方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龙头,形成一批拔尖和领军人物,切实提高电影创作水平。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总结和推广近年来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型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出思想强、作风硬、专业精的电影新人。
二、增强文化自信,做强电影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自信取决于实力,与我国举世公认的物质硬实力相比,提高文化软实力要求更高。电影作为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门类,在十多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成绩显著。《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各级政府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既是对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充分肯定,也体现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信心和决心。面临如此难得的机遇,中国电影理应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做大做强电影市场。繁荣而充满活力的市场是电影强国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自2010年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2016年年底电影银幕数已位居全球第一,但短板依然存在,如采用高工业规格和技术标准的影片数量仍然稀少,中小成本影片销路不畅,部分区域影院覆盖不足,人均票房及观影次数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电影收入结构单一等。贯彻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做大做强电影市场,要推动电影科研创新,助推国产大片的创作生产;用好用足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完善电影投融资体制,降低市场风险;科学规划影院建设,有效扩大人口覆盖,夯实产业基础;鼓励开发衍生业务,创新回收模式,丰富收入来源,多措并举,推动我国电影产业在现有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
培育扶持电影企业。强大的产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必须着力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中国电影企业。要继续推进国有电影企业特别是国有龙头企业的深度改革,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整体产业格局中担纲领军角色。要一如既往地扶持优秀民营电影企业,在准入制度和产业政策的落实方面一视同仁。要鼓励差异化、特色化经营,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鼓励电影企业之间开展并购重组。优秀的企业需要杰出的经营管理人才,要将企业家和经理人的培养一并纳入电影人才扶持计划。
三、简政放权,规范秩序,营造良好产业环境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规范、引导、扶持和保障作用。简而言之,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告别“办电影”的角色,更好地履行“管电影”的职能。
简政放权是《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重要亮点,也是今后推动电影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电影产业促进法》取消了多项行政审批项目,还将多项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行使的权限,下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行政管理部门。为了贯彻法律规定,优化行政服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于今年2月27日正式发出通知,取消摄制电影许可证和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不再单独发放电影技术合格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从行业全局出发,密切关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产业融合与创新,认真研究新业态的规律与可能影响,在《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的制度框架内,积极探索、审慎监管,为电影产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引导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是《电影产业促进法》提出的明确要求。《电影产业促进法》在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注重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产业发展环境。针对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按照《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规定,加大打击力度,推动市场规范。一是严格执行票务软件产品标准,实行退出机制,强力封堵票房“截流、篡改”软件。二是严格规范影院经营行为,严厉整治偷漏瞒报票房收入、虚假排场、注水票房等现象,同时强化院线的经营管理责任。三是严格规范互联网售票行为,电商须切实履行票纸兑换、票价标识、合规预售等责任。四是保护电影版权,依法防范、打击盗录盗播,进一步推动数字电影水印检测技术的应用,指导影院行使反盗录权力,堵塞管理漏洞。2017年,将重点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解决我国电影院线数量过多,小、散、乱现象突出,经营缺乏差异化,亟待进行整合的问题。
四、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交流合作,有效传播中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文艺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这是文艺繁荣的规律,也是世界各国文化共融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电影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需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电影产业促进法》鼓励开展平等、互利的电影国际合作,支持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从2016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中国电影,普天同映”放映计划,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电影海外同步放映的坚冰,开始了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广中国电影的新实践。经过一年来的精心实施,目前已经与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主流院线和重点影院达成合作协议,开辟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新渠道。今年,我们将继续拓展“普天同映”的覆盖面,积极开拓中东欧和东盟地区、南美洲市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的海外受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这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海外交流的规模和水平创造了机遇。目前,我们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配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着力打造十大品牌电影节,在友好往来中深化文化交流机制,充分发挥电影作为文化大使的特殊功能,不断拓展中国电影的国际发展空间,努力将十大电影节打造成展示中国文化的亮丽名片。
中外合拍片享受国产片待遇,是《电影产业促进法》确定的重要制度。近年来,中外合拍电影模式逐渐发展成熟。我们已同14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2016年合拍影片创历史新高。中国电影与美国好莱坞六大公司先后建立了密切、畅通的合作渠道,多个以我为主的合拍项目正在酝酿筹备中。今年,我们还将同更多国家磋商签署合拍协议,继续深化与好莱坞的人才交流机制,并将按照《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外合拍电影的管理规定,充分发挥合拍电影吸引海外观众、促成人文互动、传播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在世界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们一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力推动《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面贯彻实施,为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目标不懈奋斗。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