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年运河 流向未来——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的聊城实践
时间:2021-12-21 10:23:21
字号:

夕阳下的运河样板段美如画 ■张目伦 

近两年,针对运河保护和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超过10亿元,支持了23个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近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获得2000万元用于展陈提升。

近日,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非常重视大运河相关项目建设,成立工作专班,形成协同机制,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努力将大运河聊城段打造为一条“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

运河文化灿若星河

明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称临清为“著名的港口”:“临清是一座大城市,很少有别的城市在商业上超过它。不仅本省的货物,而且还有大量来自全国的货物都在这里买卖。”临清史志记载:“其盛时,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延数十里,市肆栉比。”

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井扬介绍,临清当时优越的经济环境及地理位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商帮,包括徽州商人、山陕商人、江浙商人、辽东商人,河南、直隶、江西等地的商人也来此经商。不少外地商人在此定居,其后裔已成为临清居民的一部分。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寿张县令韩仲辉和太史院令史边源提出建议,从安山(今山东省梁山县安山西南)至临清开挖运河,以利漕运,并减轻民众的负担和运输之苦。于是,一条长达250公里的漕河开凿完成,从安山起,经阳谷、聊城至临清,引汶入济,入于渭漳。“建闸31座,以节水势。”从此,南来河船无需陆运,可由水道直达京师。元世祖亲自将该河赐名曰“会通河”。阳谷县文化和旅游局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苑峰表示,会通河的开通,使一直边缘化的聊城一改旧貌成为一座重要的运河城市,政治地位、军事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陡然升高。

与时俱进的大运河

在2021大运河中国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集中宣传活动中,老家临清的济宁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张继华和多位艺术家带来了经过近一年时间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运河绘事”,从不同视角、题材,以不同的艺术风格,表达对京杭大运河人文生态的思考。“在对北京至杭州的13座运河沿线城市进行文化调研、采风写生活动中,艺术家们通过‘一吃二看三逛’,深度体验了运河文化,比如临清的早餐,就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艺术家认为,聊城把运河融入城市,让水流进生活,这是非常正确的事情。作为聊城人,我为此感到自豪。”张继华说。

大运河山东段是大运河贯通南北的重要河段,凝聚了中国古代水利科技的最高成就,沿线区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周江涛介绍,我市《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已在2016年批复实施,城区运河五期规划已纳入日程,即将启动。阳谷河闸、古镇正在恢复,主城区、度假区河道清淤已逐步完成,临清中洲古城整体纳入大运河(临清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聊城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中。作为省内唯一一家、国内首家综合类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获得中央预算资金2000万元,用于场馆的展陈提升,设计方案正在深化和完善。

为推进运河项目建设,我市成立了工作专班,组织发改、财政、资规、水利、工信、文旅等部门及五个县市区形成协同机制,针对运河的保护、开发、利用等进行系统谋划、包装、设计,全面发掘、展示运河历史文化。接下来,我市将重点打造提升山陕会馆片区,将运河、古街、码头、会馆、铁塔等丰富资源进行整体包装。度假区周店船闸片区的保护和展示也是一个重点,力争将李海务街道建成集文化、休闲、消费于一体的文化小镇。临清片区面积很大,将划分为钞关片区、魏湾片区等,分期进行建设。大运河(阳谷段)注重张秋、阿城、七级运河三镇建设,突出河闸特色、盐运文化,通过非遗活化、传承和水工科技运用相融合,再现运河繁荣景象。

周江涛介绍,作为运河城市,聊城有名人、有名著、有遗迹,农耕、民俗、饮食等文化内容丰富,文物、非遗等资源优势明显,我市将紧紧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机遇,依托山东省有关运河建设规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能够实现长久保护、传承与利用的文化体系,让大运河“动”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来源:聊城日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