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大鼓是高唐县民间流传的说唱艺术之一,因伴奏时用三块木板,一个书鼓,而书鼓尺寸为大号,所以称为“木板大鼓”,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高唐木板大鼓兴盛于清末、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达到高峰,表演艺人多,观众多,新旧说唱书目多。
木板大鼓艺人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书鼓,使其与说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专司伴奏。高唐木板大鼓的节拍即节奏,大都分为三种节拍4/4、2/4、1/4,常用2/4拍。曲调丰富、形式灵活、感情充沛、大方,活泼生动,表现力强,具有进戏快、张口唱、拖腔短、不受条件所限的特征,适合表现各种内容。
说唱内容以长篇武侠人物故事、历史传说故事为主,每段故事说唱后都留扣子用来吸引观众。木板大鼓的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曲调简洁独特,粗犷浑厚。主要说唱书目有《呼家将》、《杨家将》《武松传》《英烈春秋》《三侠五义》《忠烈小五义》《包公案》《施公案》等。
木板大鼓是高唐民众最喜爱的主要娱乐形式,表演者有说有唱,说唱结合,用地道的高唐方言,说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成本大套,或单本小段。说唱地点不受局限。或农村场院、或田间地头、或书场茶馆、或村中空闲之地、或街头巷尾。有时艺人在说唱过程中,以说见长,正像高唐俗语:“说的比唱的好听”,“走,听说书的去”。新中国成立后,说唱段子不仅限于传统固定内容,更多是配合政治运动思想教育,歌颂新人新事而创作的段子。高唐木板大鼓为丰富高唐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过历史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供稿单位:高唐县文化馆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