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太平天国援军临清受阻,最终至少北伐失败
时间:2021-07-21 11:28:27
字号: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为巩固和壮大势力,最终推翻清王朝,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统帅北伐军3万余人,由浦口、六合等地出征,九月打到天津城下。咸丰皇帝惊恐万状,急命僧格林沁率精锐清军进行围剿。北伐军由于一路急进,孤军深入,粮草、兵器得不到接济补充,陷入困境,只得一面南撤阜城,一面向天京火速求援。后又先后固守连镇、高唐等待援兵。

次年(1854年)正月初七,太平天国派总制黄生才、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统帅3万余人自安庆出发北上,增援北伐军,由皖人豫,二月二十二日入山东境,连克单县、金乡、巨野、郓城、张秋镇、阳谷、莘县、冠县,三月二日,北伐援军先锋部队至临清头闸口。第二天,大队到达砖城西南一带扎营。

临清为漕运咽喉、储粮重地,又是商业、军事重地,清廷历来严加防范。据马振文《粤匪陷临清纪略》载:为对抗太平军,咸丰三年九月,清政府派张亮基为山东巡抚,下车伊始,即令临清“绅士姜毓杰等为团长,练义勇二千名,协镇营兵数百,复招在城丁壮得万余人”,据城死守,并坚壁清野,将粮草聚屯城内,“米谷可给年余,仓库及商民财物以亿万计,大炮罗列各门,砖石均积尺许,灰瓶沸汤备撒浇……恃为无虞”。全城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临战态势。

太平北伐援军到达临清的消息,吓坏了咸丰皇帝。他急调清军围剿。当时山东巡抚张亮基至营城东八里庄,在黑庄与太平军接触。钦差大臣胜保至营城北柳家庄,将军善禄至营城东北石槽庄,山东布政使崇恩至营城东北张官屯。清军将领为保实力,各怀鬼胎,均逗留不前。为争功夺利,胜保劾张亮基黑庄之战冒功阅上,咸丰皇帝将张发配戍地,令崇恩升任巡抚,入居临清。

太平天国北伐援军将临清重重包围,展开强烈攻势,但由于反扑势壮,连攻十日不克。援军因势利导,改为智取。一面在南城墙下挖地道埋炸药,一面组织400余人伪装成清军善禄所部兵勇潜入砖城。

三月十五日夜,南城墙被轰塌,前八军、前九军从西门,右六军从东门进攻。黄生才、曾立昌率主力由炸开的南门蜂拥而人,与早已埋伏城内的义军里应外合、一路厮杀,当夜占领全城。守城清军看到大势已去,纷纷夺北门落荒而逃,知州张积功被杀,都司参将武殿奎引爆火药、储粮自焚而亡。太平天国援军攻占临清的消息传到阜城,被困的北伐军将士倍受鼓舞,士气骤增,两地相距仅200多里,会师之时指日可待。

北伐援军攻克临清的消息传到京城,清廷上下震恐。咸丰皇帝严厉申斥大将胜保、崇恩、善禄,并诏令增派兵勇,限期夺回临清城。

蜂涌而至的清军将临清城东、北、西三面钳形包围,一场搏杀迫在眉睫。北援军黄生才原打算攻占临清后对军士稍加休整,然后北上驰援北伐军。由于清军溃逃前将城内粮草焚烧殆尽,太平军已无粮饷可补。再加上新投奔义军的部分捻军首领,在清军煽动下,斗志涣散,不听指挥,各行其事,甚至腰缠细软乘夜间潜逃,太平军尾追劝归,反被所伤。军营挽牵失控、军令驭领失灵,迫于清军人多势强,太平军不敢恋战,于三月二十四日夜间城内向南撤退。清军趁机追杀,太平军伤亡甚众。之后几天,胜保、善禄等率清军几度追剿,太平援军损失惨重。

太平援军撤至清水镇,黄生才、曾立昌竭力稳定军心,挽救危局,利用清军驰奔小胜骄惰滋生之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挑选千余名健勇组成“先锋队”,每人携一火球,名日“先锋炮”,于二十八日夜猛攻麻痹之敌。霎时间,烈焰弥空,杀声震天,清军被突如其来的攻势杀得晕头转向,丢盔卸甲,死伤无数,溃不成军。曾立昌此时不失时机指出:“趁此追杀,不难将官兵一网打尽。从此返撤往北,直抵阜城绝无阻滞,乃转败为胜之机也。”但援军另一首领许宗扬却力主南撤,双方各陈己见,争执激烈。次日,许宗扬竟带领部分援军擅自南撤。黄生才、曾立昌迫于无奈,只能束手无策、听之任之。南撤的太平军在往冠县途中被清军截杀大半。援军分歧日深,只好各自为战。黄生才所部数千人在冠县至莘县途中被清军击溃,本人在观城孔家集被俘就义。曾立昌所率数千人由山东撤往江苏途中,在丰工口遭遇清军截杀,义军宁死不降,大义凛然跳人黄河。北伐援军3万之众,除许宗扬等部近千人渡过黄河杀返太平军辖区,其余将士全部殉难,北伐援军以失败而告终。

北伐军林凤祥、李开芳部知悉援军由临清南撤,自知固守无援,四月九日由阜城突围,退至河北东光县连镇。此后,林凤祥据连镇与清军僧格林沁生死搏斗;李开芳率部突围至高唐南部冯官屯(今属茌平县)与清军殊死战斗,至咸丰五年四月中旬,北伐军将士大部壮烈战死。主帅李开芳诈降被识破,四月二十七日在北京被杀。至此,历经两年多的浴血搏杀、辗转战斗,北伐战争以悲壮失败而结束。

来源:说临清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