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聚焦民生实事 打造幸福两河明珠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第十二场,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刘宪鹏,聊城市文化馆馆长刘爱萍,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全市文旅工作及民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全市文旅系统开展民生保障工作的相关情况。
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可及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民生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本职、主动作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化活动影响力、提高文化服务精准度,高质量打造保障民生工作新格局。
一、公共文化阵地建设逐渐加强
深入实施“七有”惠民工程,完善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有公共图书馆8个、外设分馆114个、乡镇图书馆121个;有公共文化馆9个,各县(市、区)文化馆全部完成总分馆制建设,累计建成分馆127处,覆盖率达100%;有登记备案博物馆18家、在建2家,公共美术馆7家、在建6家,非遗馆(展厅)7处。建成文体广场6293个、村级文化活动室6326个,分别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99.2%、99.7%;打造“海源书房”品牌,全市新建21家,累计建成40家特色城市书房。
二、公共文化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
广泛开展“5个100”群众文化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汇演、冬春文化惠民季、“四季村晚”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各类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37950场次。创新开展“二十四节气”非遗展示活动、“我们的节日”手作体验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鼓励各县(市、区)专业艺术工作者、群众文艺工作者为创作主体,围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本土文化等主题着力创作群众喜爱的小戏、小剧剧本和“微”剧本。组织专业院团、公共文化机构面向退休人员、专业艺术工作者、文化艺术爱好者、学生等群体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辅导、培训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广场展演活动。为群众搭建活动平台,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扩大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三、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意见》,公共文化设施对特殊人群免费政策,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中心)均提供满足特殊人群无障碍设施及信息交流服务,方便特殊人群参与文化活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到基层开展调查摸底,了解惠民活动开展情况,深挖问题难点,深入分析、专项整改,通过群众“点单式”“订单式”“预约式”方式,真正选择老百姓愿意听、愿意看、愿意读的内容,着力提高“送文化”的质量,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不断扩大数字文化供给
建立数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打造“文旅+大数据+媒体”新模式,方便广大市民群众享受各类文化资源、及时了解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建成“聊城公共文化云”平台,将市县乡村四级纳入系统,累计上传文化活动、文化资讯、非遗信息、活动视频等信息23000余条。
五、持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落实《聊城市基层公共文化专职管理员(文化活动带头人)建设方案》,明确所有新村配有文化专职管理员的整体目标,充分利用本地文艺人才、志愿者、设备、资金等优势条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专职管理员(文化活动带头人)建设,目前配备基层文化管理员5397名,其中,专职管理员2848名、兼职管理员2058名、公益岗1038名。每年市县两级均安排专项经费,对文化馆(站)长、村级文化管理员、公益岗进行全员培训,实现全覆盖。
六、增强群众文化生活知晓度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文化阵地功能作用,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等宣传文化民生工程政策和实施内容,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在“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开始前,通过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宣传展板、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增强文化惠民工程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文化民生工程政策和实施情况,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文化惠民工程。组织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在“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现场采访了部分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点,深入宣传报道我市文化民生工程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及工作成效。此外还通过民生工程专题网站、文旅聊城平台、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定期更新和发布文化惠民工程政策、成效和各类文化活动信息。畅通网上文化民生信息投稿、录用渠道,及时发布民生工程政策、工作动态、创新举措、工作亮点等,扩大宣传覆盖面。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挖黄河文化内涵,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各类活动中来,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贡献文旅力量。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请问刘宪鹏科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都做了哪些工作?
刘宪鹏(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组织召开聊城市2023年度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提升会议,印发实施了《全市文体生活满意度攻坚方案》,在9月至12月期间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各县(市、区)文旅局将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作为重要工作,在财政上给予保障,修复补充缺少的文体场所、损坏的文体设备器材,扎实开展参与度强、普及性高的文化活动。对上级资金到位情况、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调度。
二是实施“七有”工程(有资金、有人员、有场所、有队伍、有激励、有活动、有考核)。按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加快补齐设施建设短板。落实总分馆制度,鼓励各级图书馆、文化馆设立分馆。“十四五”期间,建成不少于50家城市书房,确保公共图书馆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建设更多符合标准、群众满意的公共文化设施。
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5个100”群众文化活动、“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基层群众文化汇演、冬春文化惠民季等系列文化活动。持续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数字文化资源上线,提升线上活动场次,让群众实现足不出户畅享文化盛宴。
四是用好基层文化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用文艺人才、文艺骨干和文艺团队,解决基层文化管理和业务人员紧缺问题。挖掘培养一批热爱群众文化、懂业务、有时间的村级文化带头人,力争每个村(社区)有1个专职文化管理员,并适当给以资金补助。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请问刘宪鹏科长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宪鹏(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坚持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推动“书香聊城”建设。
一是开展群众性阅读活动。今年以来,举办2023年度聊城市读书朗诵大赛、2023齐鲁书香节聊城市读书月系列活动、第六届聊城市少儿诗词诵读大赛等大型阅读活动,每场阅读活动近千余人参加。4月27日,举办2023齐鲁书香节暨第六届书香聊城全民阅读季启动仪式,为广大市民带来“唐风宋韵动古城,我为聊城作代言”万人经典诵读展演。目前,已组织开展经典诵读、齐鲁书香节系列活动、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主题阅读活动10000余场。二是举办全市惠民书展。7月21日-7月31日,举办2023江北水城(聊城)书展,书展整体策划充分体现文化惠民,市县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发放惠民消费券45.9万元。书展设置“奋进新时代 书香润中华”主题展台、惠民图书专区等特色展区,展销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实用技术、生活百科等,共计4000余种逾10万册,实现销售码洋80.7万元,实洋53.5万元。三是大力推广数字阅读。推广山东全民阅读在线、山东农家书屋、聊城数字图书馆3大数字阅读平台,聊城数字图书馆现有电子图书150万种,电子期刊3万种,电子报纸500种,视频2.5万集,音频28万集,公开课1.2万集,政府公开信息4.1万条,图片5.2万条,连环画5264册,地方文献128G,总容量30万G。在全市在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社区等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海报6万余份,设立阅读巴士150辆,利用乡镇(街道)LED屏、文化场所放映设备等播放宣传片及海报,方便群众扫码阅读,让群众享受免费数字阅读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为广大市民带来更优质的阅读服务。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网记者:请问刘爱萍馆长,市文化馆在民生实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爱萍(聊城市文化馆馆长):
今年以来,市文化馆深入落实市委“三提三敢”要求,围绕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等积极开展工作、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聊城市民舞民乐、舞龙舞狮展演活动、山东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暨“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革命经典”六省十市群众艺术展演聊城专场、“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2023年聊城市广场舞展演活动、“礼赞二十大 启航新征程”2023年山东省群众合唱展演—聊城市展演活动、聊城市“百姓大舞台”群众文艺展演、古城区街头艺人演出、“礼赞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2023年聊城市青年歌手大赛、聊城市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聊城市少儿艺术节少儿才艺展演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45场。
二是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以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的形式,广泛开展了送演出、送培训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
举办了“水城春蕾·筑梦未来”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涵盖合唱、京剧、豫剧、两夹弦、剪纸等多个门类,共计120班次,培训学生2000余人次。
三是举办各种主题展览活动。举办了“翰墨丹青”庆元旦迎新年书画作品展、“国之瑰宝”潍坊高密老年画展(聊城站)展览、聊城市“文旅兴市”成果摄影展、“青年力量”第三届聊城美术作品展、“水城童画”聊城市第二届少儿书画优秀作品展、第二届铁律正纲纪·水城满清风聊城市廉洁文化漫画展、“大美民间 海河之约”胶东民间窗花剪纸艺术展沿黄九市巡展、2023“童心向太阳”全省少儿书画展巡展等不同层次和门类的展览展示12个,共有1600余幅作品参展,观展人数总计10000余人。
四是广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举办2023年全市文化馆(站)系统声乐(美声演唱方向)和舞蹈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全市文化馆(站)业务骨干40余人次。举办2023年“百姓大讲堂”群众文化系列公益艺术培训,开设10个艺术门类,招收学员390余名,培训学员近4000人次。举办2023年聊城市文化馆“群星大讲堂”文化艺术沙龙系列活动两期,参与群众230余人。举办2023年“水城唱吧”全市群众性歌咏活动10期,参与群众1100余人次。举办“水城艺蕾”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艺术普及公益培训班,培训学员4650余人次。
五是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种展示和培训,邀请省文化馆非遗“文创营”团队赴聊调研座谈。举办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活动等非遗沉浸式体验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今年以来共接待40多个青少年群体、800多人次参观。
六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开展线上展演、线上展览、云课堂、线上非遗故事、文化慕课、弘扬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等,发布文化资讯831条。依托山东公共文化云、聊城文化云发布文化资讯、文化活动等835条,推发人民日报客户端37条,“礼乐山东”学习强国平台采用13条。
在这里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市文化馆场馆分两部分:一是东关街161号,主要是办公场所和公益培训教室;二是聊城市民文化中心三楼,内有书画展厅、非遗陈列馆等。市文化馆常年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均会在聊城市文化馆公众号发布,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来源:聊城发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