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莘县人物】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寄语《2022中国诗词大会》,点赞听障选手王逸玘
时间:2022-03-15 09:47:56
字号:

张海迪人物介绍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1970至1983年一直生活、工作在莘县,她将莘县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张海迪点赞女孩王逸玘

近日,《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持续热播。节目中,17岁听障女孩王逸玘,朗诵了一首手语版《将进酒》。她自信的表情、坚定的眼神,看哭无数人。

来自南京的王逸玘,在一岁多的时候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她的妈妈尝试借助古诗中的韵律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王逸玘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学会了对她来说最难的拼音发音“g”。随着节目的热播,王逸玘的表现也得到了全网热议。话题#为向阳怒放的生命点赞#得到【新闻联播】【新华社】【央视一套】等官方号发布。南京当地媒体也对王逸玘进行追踪报道,《金陵晚报》发表《在诗词中学会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南京聋校两名学生亮相诗词大会》,《扬子晚报》头版发布《江苏听障女孩诗词大会激情吟诵<将进酒>让观众动容》对她的成长和学习经历进行报道。网友纷纷留言:“自强的女孩,伟大的妈妈!”“看到中国诗词的美,更看到你的美!”“泪目!所有的人都在流泪,只有她在笑。”……

节目的播出,也得到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关注。近日,张海迪寄语《2022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是我非常喜欢的节目,也是我学习的课堂。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曾经有几位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们站在舞台上,站在擂台上,都是那么勇敢自信,一往无前。就像我们的残奥运动员,在赛场下刻苦训练,在赛场上奋勇争先。一个人有了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态度,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我相信第四期节目选手王逸玘一定给大家留下印象,她虽然听力障碍,但依然刻苦学习,通过诵读古诗学说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听到她朗诵,我们怎能不感动?”

《2022中国诗词大会》播出期间,也是北京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不断超越自我,奋力实现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选手用诗词展现自信、坚定,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用汗水抒写生命的强大和坚韧,给无数人精神力量。

张海迪指出:“灿烂的中华诗词给我们美的感受,天地日月、春夏秋冬、高山大川,让我们胸怀辽阔、志存高远,也有人间悲欢离合、缠绵悱恻、无限惆怅,让我们更珍爱生活中的一切。《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大美的舞台,也是一个残健融合的舞台,这里激扬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也留下对美的追求。”

来源:央视新闻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