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现泛指山东鲁西的东昌府聊城市。东昌八景:光岳晓晴、铁塔烟霏、仙阁云护、圣泉携雨、古甃铺琼、巢父遗牧、崇武连樯、绿云春曙。
1、光岳晓晴
光岳楼位于古城中央,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四重檐十字脊楼阁,高33米,重檐雾隐,昂首云天。每于风和日丽之晨,但见其巍然起于闾阎阛阓之中,“冲汉凌霄,连云梯目,巍巍然,峨峨然,如翚如翼。昔人所谓‘手可摘星辰’不是过也。”登楼远眺,中原风光历历在目;遥瞻东南,岱岳峰峦若隐若现;放眼环顾,平川沃野郁郁葱葱;俯瞰城区,一湖翡翠千重秀,碧波潋滟荡古城。古人将此良辰美景称之为聊城八大景之“光岳晓晴”。
2、铁塔烟霏
铁塔指护国隆兴寺寺塔。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铁塔本身没有铭记,地方文献中亦无记载,从塔的形制与浮雕风格上分析比较,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聊城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明永乐年间曾经倒塌,明成化二年(1466)由僧人募捐重立。千年来,铁塔不仅成为聊城历史的见证,而且给聊城增加了诸多光辉。后人把它列为聊城的八景之一。明嘉靖进士许东望有诗为证:绝顶摩云迥去雁,暮云倚树起鸣塘。争春惨淡烟光里,蜃气分明出海洋。
3、仙阁云护
指万寿观的“昊天阁”。万寿观在今万寿观街,现海源阁宾馆西院墙外。万寿观是明代古建筑群,道家胜地,供奉上八仙及下八仙。计划重建,为东昌府区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原聊城的名胜万寿观楼阁两壁上所书的“龙”、“虎”二字系邓钟岳书,字高丈许,笔走龙蛇、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4、圣泉携雨
聊古庙相传为上古高阳氏颛顼衣冠冢及供奉拜祭。墓旁有水井,称圣水井,传说此井“颇著灵异,逢旱祈祷,辄降甘霖”。
圣水井,位于聊城东昌府区闫寺镇审李庄东、聊古庙遗址附近,古为聊城八景之一,称为“圣泉携雨”。
以前在井和陵墓前的聊古庙,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鼓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殿顶起脊,飞檐斗拱,殿内雕梁画栋,庙的整体结构布局得当、协调紧凑。庙内大殿供有高阳氏颛顼的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和后妃神像,1945年聊古庙被毁掉,现只剩下遗址。据说古时山东瘟疫流行,死亡百姓不计其数,上天为救下界百姓而赐了这口井,百姓喝井水便可治瘟疫。瘟疫流行时,唯这儿的百姓不得瘟疫,就是因为喝了这井里的水。
5、古甃铺凉
古甃即古井,在今聊城旧城的西北角,传说井底是白玉铺砌,井水清澈碧莹,一望即可见底。井壁长满茸茸之青苔,与水中之晶莹琼玉相映。
注:甃音:zhōu昼,甃的本义为井壁。《说文》:“甃,井壁也”。段玉裁注:“井壁者,谓用砖为井垣也”。
6、巢父遗牧
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传说中高士巢父曾隐居聊城,以下是传说故事:尧从16岁开始为天子治理天下,他在位时,曾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把天下划分为9州,9州是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聊城时属兖州之域。国家昌盛富强,毛泽东诗中曾夸赞“唐尧虞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尧在位70年,到了86岁的时候,他觉得年老体衰,不能担负天子之责,就想传位让贤。
巢父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生活放牧的地方,修建了巢父墓。旧志载:“巢父墓在城东南十五里,旧治十字街东南。”此处的“旧治”,是指巢陵故城的旧聊城县治所而言。
清嘉庆《东昌府志》载:“石晋陵城,开运二年河决王城毁,……曾在聊城一带放牧,尧以天下让巢父,不受,死后葬于聊城”。聊城古有巢陵城,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的大石槽村西。
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7、崇武连樯
明清时期漕运码头。时称崇武驿大码头,俗称“大码头”为京杭大运河重要口岸之一。位于今聊城东关闸口以南800米处的古运河西岸。明清两代运河畅通时,聊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大码头一带,南来北往的漕船络绎不绝,停泊待卸的商舶绵延数里。从大码头南望,舳舻相连,帆墙如林,宛如一幅宏丽壮阔的图画,故有"崇武连樯"之称,列为聊城八景之一。随着古运河的开发,大码头又重新改建。1994年4月,被聊城市(今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绿云春曙
据邓钟岳之第八代传人邓树堂先生介绍:东昌府衙(包括依绿园,依绿园为府衙的后花园,因靠近城墙西北角的绿云楼而得名,园内有“十八景”。绿云楼是聊城古八景之一的“绿云春曙”)。地址在今道署西街路北市粮食局及西花园,原为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建,后经多次重修,为东昌府最高行政长官办公、居住的地方。园内亭台、池榭、小桥、幽阁疏密谐和,假山峥嵘,翠峰叠秀,花木繁茂,溪水长流,晚景书屋、丽农山房、绿云深处等12景的设计独具匠心,为五百年前聊城一大胜景。依绿园亦称道署花园。源于宋、盛于清,毁于民国初年,因其为东昌八大胜景之一“绿云春曙”而久负盛名。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