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南边有一个县城叫冠县,在临清市和冠县的交界处,有一块地方,传说是圣泉古寺的旧址,现在是一片瓦所,方园百米,寸草不长,光秃禿一片。
据说圣泉古寺建于唐朝敬徳年间,古寺修建之后,寺内来了一个和尚。自此,这一带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人们纷纷来古寺上香求愿。
有一年,老和尚要外出云游。老和尚走后,这一带又是连年干旱,庄稼年年欠收。人们怀念老和尚,就派人到四处打听。
有一天河南少林寺外来了一个人,要拜见寺院长老。小和尚按照老和尚的吩咐把来人领进后院,越走地势越低,又往前走一段路是一个大水池,小和尚在前,来人在后,直向水池走去,越走越深,水一直漫到小和尚脖子了,小和尚还是一直往前走。来人心里害怕了,不跟吧,又不敢,这时水已漫到嘴边了,脚下已经摸不着底了。忽然,眼前一道光亮,再定眼看时,有一老和尚坐在那里闭目念佛,小和尚上前给老和尚叩头,人不知神不觉,一人深的水全不见了。来人急忙上前给老和尚施礼。
老和尚睁眼看看来人,“你是什么人?”那人说“弟子是山东馆陶人氏,我家乡连年干旱,庄稼欠收。自圣泉古寺来一法师,馆陶一带风调雨顺,连年丰收。有一年,明净法师外出云游,十年未归,馆陶又是干旱。为寻找明净法师回圣泉古寺,造福民众,望大师指引。”
老和尚说:“河南一带,连年干旱,我已经不能到那里去了,你先拿一粒宝丹回去,放在古寺之中便可以了。”
来人谢过老和尚,带了宝丹回来,按照老和尚的话做了,果然,年年又是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
虽说年年人们常到寺里上香求愿,老和尚走后,这里已变了模样,寺院之内,杂草丛生。
有一天,来了一位骑毛驴的老者,进得寺院,见满院长满野草,将驴拴在院内,不长时间满寺院的草竟让这头毛驴吃了个精光,这位老者不是旁人,正是张果老。
张果老走后,这座圣泉寺就倒塌了,变成了一堆瓦烁。整个古寺,方圆百米,寸草不长,就连能伸到水底的节节草也没留一根。
这座古寺的左边有一个小寨子,右边也有一个小寨子,从那时候起左边的寨子叫东入寨,右边的寨子叫西入寨。
供稿单位:临清市文化馆
来源:聊城市文化馆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