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曹植墓
时间:2024-03-20 10:20:30
字号:

鱼山曹植墓 (1).png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南17公里处鱼山西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魏青龙元年(233年)三月,为三国时魏陈思王曹植的陵寝,依山营穴,封土为冢。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国人,曹操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才高八斗、七步成章,辞采华茂,骨气奇高,世目为“绣虎”,深得曹操的宠信。

鱼山曹植墓 (21).JPG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因而逐渐在与曹丕的立储斗争中渐处下风。曹操死后曹丕继魏王位,曹植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难免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叹。曹植一生迁封多次,魏太和三年(229年)封东阿王,食户三千。太和六年(232年)二月改封陈王(今河南淮阳),当年十一月去世,谥号“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曹植去世后,其子曹志依照其遗嘱迁葬于鱼山。

鱼山曹植墓 (2).png

墓葬坐东面西,平面呈“中”字形,由甬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组成,全长11.4、宽4.35米,甬道长2.2、宽1.47、高2.24米,券顶,甬道口用砖砌有凹槽,为顺砖错缝横砌封门之用。墓室为砖结构,墓壁采用三横一竖砌法。棺木放置于前室中部,已腐朽,从痕迹上观察,应为单棺,棺内铺垫三层,下层为厚约3厘米的木炭灰,中层为豆粒大的朱砂,上层为剪成日、月、星形的云母片。尸体安置在云母片上,已腐朽,仅存部分骨骼。随葬器物共有陶器、铜器、玉器、石器等132件。除玛瑙和3件玉璜放置于前过道封门墙内侧外,余均放置于棺木两侧。根据墓室中器物零乱状推测,该墓早年曾被盗过。

鱼山曹植墓 (2).jpg

1977年3月,在曹植墓墓门处墓壁中,发现一块青色铭文砖。砖的三面有铭文,共六行,刻划着不规范的汉字计56个,记述了曹植墓的修建过程。其文字内容如下: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戍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

鱼山曹植墓 (14).JPG

鱼山曹植墓 (45).jpg

此外,在墓室北侧,现尚存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刊刻的《曹植墓神道碑》一幢,记述了曹植的生平及事迹。碑文书体,篆、隶、楷三体相杂,结体险峻,气韵高迈,笔力雄齐,是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曹植墓从形制到葬品,都堪称曹魏时期的标型,对于研究曹魏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风俗等,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