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重大行政决策评估要求,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对《聊城市全域旅游规划(2023-2027)》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执行情况
(一)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景城一体”全域格局。
坚持“一城引领、两极驱动、四带串联”工作思路,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一是高昂“龙头”。做强东昌水上古城龙头景区,打造米市街、状元街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引爆东关街、朱雀街、铁塔商街等多个消费集聚区,引入微型博物馆、城市书房、精品民宿等时尚业态140余家,各类商业业态1500多家,千年古城焕发旺盛活力,名城保护整改成效得到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二是做强“两极”。在北部重点打造临清商都文化旅游,在南部重点打造以东阿阿胶、阳谷景阳冈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临清东宛园火爆“出圈”,得到央视新闻点赞;东阿阿胶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三是连通“四带”。串联黄河、大运河、徒骇河、马颊河生态文化资源,沿河打造四条文化、生态旅游带,搭建起“丰”字型全域旅游骨架,以水为脉铺开一幅美丽的“两河”画卷。
(二)提升文旅品质,激发“业态融合”消费潜能。
坚持市场导向,推动文旅产业提档、消费品质升级。一是以大项目培植新优势。加快推进总投资352亿元的51个实施类项目,建成高唐书画小镇、中华葫芦文化园等15个项目,争创4A级景区、精品文旅名镇等省级品牌58个,助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二是以深融合丰富新供给。实施“文旅+”行动,推出非遗美食、阿胶养生、葫芦文化、书画艺术、经典戏曲等5大体验产品;发展体育赛事游,成功举办龙舟、马拉松、国际象棋等大型赛事活动,努力满足群众高品质需求。三是以优政策赋能新发展。出台提振文旅消费十条举措,加大市级资金支持,新增旅行社、A级景区、等级民宿等旅游企业近百家,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4%、69%。
(三)强化宣传推介,打响“两河之约”文旅品牌。
加强全方位展示,持续扩大文旅品牌影响力。一是突出活动引领。高规格举办文旅推广季启动仪式,承办好客山东新媒体创作者大会、“沿着黄河遇见海”文旅新媒体推广大会等省级以上活动15项,举办新青年音乐节、首届黄河流域美食文化节等主题活动180余场,聚客效应显著提升。二是注重创意营销。策划“两河之约”系列推广活动,推出原创歌曲23首,精心打造露营地17个、旅游线路30余条,“我家门前有条河”品牌推广工程荣获“省政府文化创新奖”。三是强化区域协作。加强与济南都市圈、济郑高铁沿线城市、沿运沿黄等省市合作交流,建立京津冀晋鲁豫六省市自驾游区域协作机制,全力奏响文旅高质量发展“大合唱”。
二、 当前《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5A级景区创建进度较慢。创建5A级景区需要历经多个环节,包括先决条件、资料审核、景观质量评价、现场检查等,从5A级景区创建申报直至创建成功,一般历时5—10年。我市因名城整改等客观原因,一直未开展实际行动,故工作起步较晚,东阿阿胶世界与聊城水上古城对标5A级景区还有不少的差距。
(二)文旅项目系统谋划不足。文旅项目谋划多以文旅部门为主,在项目包装、系统推进、管理运营等方面缺少专业人员及专业能力,谋划项目与上级政策、国家规划、产业发展、支持方向不匹配,在政策、资金争取上缺少竞争力。近两年,我市文旅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仅有3180万元,获得专项债券资金5.25亿元,远低于其他产业项目。文旅项目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回收期长等特点,多数知名文旅企业由原来的重投资建设转为轻资产运营,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引资难度加大,借力借资发展路径不畅。
三、推进《规划》实施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宣传营销推广,推动旅游市场升温
抢抓高铁开通有力契机,开展“乘着高铁游聊城”文旅消费提振行动,围绕“乘着高铁游聊城”活动主题,让“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这张流动的城市名片,成为宣传聊城形象的新平台。全力拓展济郑沿线重点客源地市场,开展精准化、专业化营销,赴济南、郑州、北京、重庆等高铁沿线及重点客源地宣传推介活动。推进“乘着高铁游聊城”城市文旅对话活动,创新设计“乘着高铁游聊城”主题线路,开通高铁旅游专列引客入聊,举办城市定向赛、百家旅行社进聊城活动、光岳楼建成650周年等系列活动,持续做强“好客山东”品牌,提升聊城高铁时代文旅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扩大文旅有效投资
聚焦签约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运营等环节,发挥智库专家作用,对接济南市工程咨询院,对现有项目包装提升。持续招大引强,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重点推进乖宝宠物小镇、香港东荟城奥特莱斯(聊城)二期项目。通过与央视、卫视合作,针对聊城特色,引入现象级流量IP,提升我市知名度。筹备举办文旅招商大会、银企对接会“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聊城站活动,丰富招引推介渠道,争取促成一批文旅产业合作项目。加大省级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培育力度,重点支持临清市魏湾镇、高唐县三十里铺镇、莘县大张家镇、东昌府区堂邑镇、冠县柳林镇等10个乡镇按照省级文旅名镇创建标准做好提升,重点支持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茌平区肖家庄镇许庄村等24个村庄在乡村旅游重点村上做好提升,重点培育东昌府区道口铺任堤口村、冠县北馆陶镇南刘庄、东阿县牛角店镇黄起元村、阳谷县寿张镇冀王村等35个村庄。
(三)优化产品供给,扩大文旅消费
整合优势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构建“一城引领、三极驱动、四带串联、六区并进、全域生长”全域化发展格局,开发两河特色研学、康养、红色、露营等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美食街区、网红商圈等消费新场景,推动夜游消费进一步扩容提质。培育一批“网红打卡点”“网红美食”“网红人物”,全面打响非遗美食文化季、葫芦文化艺术节、书画文化艺术节等节事品牌,提升“江北水城 两河明珠”城市吸引力。推动景区提质升级,指导鱼山曹植风景区、九州洼月季景区、高唐双海湖景区创建4A级景区,启动聊城水上古城、东阿阿胶世界5A级景区创建工作。协调交通、水利等部门,加强旅游公路、风景道、标识标牌建设,对旅游重点村、景区景点周边环境净化美化,完善停车、餐饮、住宿设施,让游客方便进来、玩得舒心。指导东阿78号等精品酒店提档升级,争创四星级酒店,引导闲聊·绎水居民宿、花筑聊城润源达客栈、不花客栈、四时民宿等具备申报条件的经营主体积极申报五星级民宿。结合精神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继续深化“厕所革命”。建立“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协作机制,积极配合市教体局开展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谋划、一体开展。
(四)提升服务质效,凝聚城市亲和力
在内容、管理、服务中练好“内功”,利用新技术提升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文旅产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管理水平,完善文旅系统的反应机制,联合多部门增强综合治理能力,制定实施《“好客服务”聊城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加强文旅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游玩环境,营造良好的口碑和惬意的社会环境。持续办好文旅消费促进活动,丰富消费惠民措施,让群众得实惠、企业真受益,打造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建、共享的文旅消费生态,做到近悦远来,让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5月13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